碳議題

馬來西亞碳權政策


文/盛網科技

2015 年馬來西亞啟動「2016 至 2025 年國家能源效率行動計畫」(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Action Plan 2016-2025),目標十年內(2025年時)將電力使用量減少 8%,節能 5.2 萬 GWh、減碳 3,800 萬噸,其中針對工業部門將加強中大型工業的能源稽核與管理機制, 並推廣工業及商業建築導入汽電共生系統。此外,馬來西亞為達到工業製程減碳,亦積極發展 CCUS 技術。 

 

2019 年 9 月馬來西亞發布《國際自願市場機制之國家指引》(National Guidance on International Voluntary Market Mechanisms),提供國內企業參與國際自願性碳市場的參考依據,以利業者在國際貿易中控制好生產過程衍生的碳成本。除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指引外,馬來西亞正在建立強制性的排放交易機制,預計 2022 年底將先推出碳交易平台,以供國內企業進行排放額度的交易。

2021 年,馬來西亞提出國家長期目標,於 2050 年實現碳中和。同時,馬來西亞承諾未來將停止建造新的燃煤電廠,目標 2025 年生質能及 沼氣發電占比提升到 31%。馬來西亞已開始展開《國家氣候變遷法》(Climate Change Act)的研擬,將排放交易機制作為重要的碳定價工具,預計 2022 年底將推出首個碳交易平台,2024 年將推出《國家氣候變遷法》。

 

2021 年 9 月馬來西亞特別將《氣候變遷法》(Climate Change Act)的立法納入經濟計畫「第十二大馬計畫」中,且近期正在擬定《國家氣候變遷法之框架》(National Climate Change Legal Framework),預計將為 2024 年生效的《氣候變遷法》奠定政策架構與計畫推動的法制基礎。

2022年8月 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(Tenaga,簡稱國能)總裁兼執行長巴哈林(Baharin)頃表示,公司將繼續投資未來電網(Grid of the Future),受監管資產可望擴大至1,000億馬幣(約224.37億美元),計劃於未來28年,每年投資約200億馬幣(約44.87億美元)作為能源轉型計畫的資本支出,盼至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目標。

 2022 年 12 月,全球首個依循伊斯蘭教法的碳交易所Bursa Carbon Exchange(BCX)成立,目的是增進碳市場的透明度,讓企業能夠購買碳權以抵消溫室氣體排放。此一創新平台採用兩種標準化碳權合約:一種是專注以科技減少溫室氣體的全球科技基礎碳合約(GTC),另一種則是以自然方式減少溫室氣體,並惠及農業、林木業及其他土地用途領域的全球自然基礎Plus碳合約(GNC+)。2023 年 3 月成功完成首次碳權拍賣,隨後在2023年9月,碳交所正式啟動非公開市場的碳權交易,進一步擴展市場範圍和交易活動。

 

根據東南亞鋼鐵協會(SEAISI)預期,2021至2026年,東協國家鋼鐵產能將增加一倍,預計未來的產能至少達7,000萬公噸。2023年馬國粗鋼產品(鋼坯、大鋼坯或板坯)的產能使用率僅為39.1%,明顯低於全球75.7%水平,及東協6國之60.1%。2023年全球鋼鐵需求連續第二年下降,因此,第15期馬國鋼鐵現況與展望報告,對政策制定者與業者,提供具前瞻之分析。

馬來西亞的自願性碳市場交易所將於 2024 年 7 月 25 日首次拍賣馬來西亞本土碳權,此次拍賣將由 BCX 主導,提供來自 Kuamut 雨林保護計劃的碳權,該計劃主要保護和恢復位於沙巴州 Tongod 和 Kinabatangan 地區約83,381公頃的熱帶雨林。推出以自然為基礎且來自本土林業的碳權類型,根據交易所表示,這是 BCX 擴展產品範圍與多元化的策略,將本土碳權與國際碳權相結合。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CEO Muhamad Umar Swift 則強調,Kuamut 雨林保護計劃提供的碳權,體現了馬來西亞對環境管理和氣候行動的承諾,使馬國成為面對氣候變遷的領導者(indicating the country’s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)。